让实践基地成为无尽的课程资源
■刘炳辉
下马河小学是黑龙江省宁安市一所普通的村小。除了有实验室、图书室、语音室、微机室等教学设备外,这所村小与众不同的是有1.4公顷的教育实践基地。特别是近几年,我们结合课程改革的实践,依据“基地即课程,基地即课堂”的办学理念,在基地的开发与利用上做足了文章。
实践基地成为对接知识与实践的载体
从1997年起,学校先后投资40多万元,建成了日光节能温室一栋、塑料大棚1.4万平方米、经济田1万平方米。基地的主要功能是为师生提供生产劳动实践的场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以后,学校开始思考如何发挥基地的优势,如何处理好教育与生活、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让基地为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最初的设想是以教育实践基地为依托,结合劳动实践,开展快乐写作,让学生到基地参加劳动,选择一种自己最了解的作物写作文。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教师们发现学生不再为作文言之无物而烦恼了,学生渐渐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喜欢到基地上课学习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发现,劳动观察日记和作文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能力等确实有很大帮助。基地实践给语文教学找到了更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了语文课堂更广阔的空间。
与此同时,教师也开始自发地尝试在基地实践中寻找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资源。数学课上,教师们把学生带到基地,实地测量菜地的长、宽,计算面积并讨论怎样合理利用土地。孩子们用自己熟悉的资源学习新知识,不仅感到亲切,更在心里激发起学习的动力。经过一段时期的摸索后,学校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结合实践案例分析,再次论证了基地的多重课程功能。
由此,学校提出了“以基地为载体,体验育人,创建特色学校”的办学思想,把学科教学活动向基地延伸,合理利用基地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辟新的课堂。
建设实践基地着眼于新课程实施
近几年来,学校结合学科教学和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确定基地的种植计划。学校一改以往实践基地单纯以培养劳动技能为主的功能,把实践基地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的载体。教育实践基地就在校内,由学校自主支配,只要课程需要,可以随时调整种植计划、种植结构,师生可以随时使用实践基地。学校把基地规划为经济田和教育实践基地两种类型,当二者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让步于实施新课程的需要,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以基地为载体全面实施国家课程
教育实践基地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在实施国家课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每年5月基地作物定植后,学校会开展认领活动,每位学生确定一个或几个作物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进行管理。学生从中不仅学到了一些简单的农业技术知识,而且通过实践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收获的快乐。学生在适度劳动实践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或用图画记录下来,因为亲身经历过,学生完成得很轻松、很愉快。数学学科中,有关周长、面积、计算、估算、统计等教学内容,学校也都提倡教师把课堂搬到基地中来,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和他们最熟悉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什么是生活中的数学,什么是有用的数学。科学教师还设计了一些课题,让学生到基地中去寻找答案,如让学生制作植物标本,认识基地中每种蔬菜的雄花和雌花。学生带着问题到基地中去观察、采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许多新发现,产生许多疑问,教师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对自然领域的研究兴趣十分浓厚,掌握了很多观察方法,探究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让师生在基地这个大课堂中流连忘返。
以基地为依托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
自2001年开始,学校利用教育实践基地这一课程资源,开发实施了系列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供学生选择和学习。比如“蔬菜的药用价值”、“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市场调查及预测”、“南菜北种”等课程,都是依托基地开发的。在开展做家常菜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把自己亲手种植的蔬菜做成家常菜。在“六一”儿童节的野游活动中,学生通过野炊展示自己的手艺,个个兴趣十足,吃得津津有味。另外,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中的“植物标本的制作”也很独特,学生先从理论上学习怎样制作,然后到基地采集样本,进行压制、粘贴等,在这个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又进一步了解了基地作物的生长情况,同时学习了标本制作的简单工艺程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多种认知同时进行,他们学会了关爱生命,学会了实践操作,学会了欣赏审美。
搭建展示特色成果的平台
为了激励广大师生为学校特色创建活动献计献策,学校开设了三个空间来展示与基地结合的课程实施成果,并由此逐步建立起富有特色的课程评价激励机制。
第一是教室和走廊墙壁。学生挑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贴在教室的展示板和走廊的墙壁上,接受全体师生评议。第二是“成果汇报课”。每年10月,学校要对教师、学生进行“以基地为依托,实施体验育人”开展活动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的展示、汇报和总结并进行综合评价。第三是向家长展示。每学期学校在家长会上把成果向家长汇报,听取意见。在学校与家长沟通的环节中,家长不仅为学校提供教学建议,更把自家的园田、大棚向学校开放,尤其是一些专业种植、养殖大户义务为师生作讲座,有的还成为学校的兼职校本课程教师。
学校以基地为依托,一方面让基地具有的优势融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改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和运用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大大地激发。这种做法也开阔了教师的视野,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校本教研也因此而增添了许多鲜活的内容。教师的研讨不仅仅局限于办公室、教室,课间十分钟、田间地头,到处都留下教师们学习、交流、讨论的身影。教师在利用基地开发课程资源这个大课堂中,正努力地向实践型和研究型教师迈进。
在“以基地为载体,体验育人,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提升,把教育实践基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把基地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摇篮。
(作者为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镇下马河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